男性胎兒和女性胎兒生活在不同的激素環(huán)境中。這對他(她)們?nèi)蘸蟮男袨橛惺裁从绊懩??在這一方面我們所占有的大多證據(jù)是以動物實驗為基礎的。但它對人類的影響有可能不同于對動物的影響。不過還是讓我們來看一看動物實驗,然后再研究已知的有關人類的類似過程。
出生前性激素的出現(xiàn)主要影響兩類行為:性行為和侵犯行為。性激素對性行為的組織作用已經(jīng)得到了充分的證實。在一項典型實驗中,懷孕的雌性腺鼠被注射了睪丸酮(弗利克斯等1959年),而在出生以前就接觸了睪丸酮的雌性后代在成年以后便無法表現(xiàn)出雌性的性行為(尤其是脊栓不能前凸,這就關系到拱背和抬起后肢,并使雄性腺鼠能夠插入陰莖的性交姿勢)。一般認為所出現(xiàn)的這一現(xiàn)象是因為睪丸酮以男性方式“編組”了腦組織(尤其是在下丘腦),就使得這些雌性后代遺生時也可能帶有雄性生殖器官,因此,它們的生殖系統(tǒng)是按雄性方向編組的。但是,這里重要的是在出生前睪丸酮的影響已使雌腺鼠的性行為雄性化了。在許多其他動物的實驗中也能獲得相同的結果。
在成年期,這些因激素原因而雄化的雌性動物會表現(xiàn)出雄性的性行為。而如果在成年期再被注射睪丸酮的話,它們的交配行為的出現(xiàn)次數(shù)便會進而與雄性相同。因此,在成年期注入的睪丸酮起到了對性行為的雄性方式的激活作用。
對雄性動物所做的類似實驗是出生時施行閹割,隨后在成年期注射雌性激素。用雄鼠做這一實驗,結果出現(xiàn)了雌性性行為。這些雄鼠會以雌鼠通常采用的方式對來自正常雄鼠的交配企圖起應答反應。(哈里斯和萊文,1965年)。因此,在出生以前的一個早期關鍵期,睪丸酮的缺乏會使雄鼠的腦組織朝雌性方向編組,而在成年期卵巢激素的注射也會使雌性的行為模式被激活。
在侵犯行為上,也出現(xiàn)了類似的影響。早期接觸睪丸酮,增加了雌鼠的咬殺行為(埃德華茲,1969年)。而早期接觸睪丸酮的雌性羅猴更顯得粗野好斗。當然,象上面所提及的這些實驗,如果用人作為試驗對象將是不道德的。但是,當孕婦偶然服用含有激素的藥物時,也發(fā)生過許多這種現(xiàn)象。心理學家約翰?莫尼和她的同事對這些婦女生下的孩子曾作了詳盡的調查。莫尼對那些個體發(fā)展上的性別特征尤為關注。